第六百零一章 魔界开辟之谜
要知道,若非成为盘古大神的伴生灵宝,一身造化之气完全被其吸收,那浑沌青莲完全能孕育出一个造化魔神。
盘古大神为何如此强大,远超其余混沌魔神?不就是因为他最得天独厚,底蕴远超其余混沌魔神吗?
那还未诞生的造化魔神,早已成了他的一部分。
混沌青莲能孕育出造化魔神,那世界树同样能孕育出世界魔神。所以说,混沌灵根世界树的价值,远超一尊混沌魔神。
杨眉大仙拿出此物,与群魔做交易,让他们放魔祖离开,群魔完全没理由拒绝。
“嗯?”
“用混沌灵根来换魔祖,莫非这混沌灵根有什么问题?不然,这么换完全不值得。”
群魔也不傻,并没有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给砸晕,而是第一时间怀疑道。
不是他们说话难听,而是魔祖确实不值这个价。无缺的混沌灵根,哪怕只是一枚种子,也不是区区魔祖所能媲美的。
但要是有问题的世界树种子,那就不一样了。换一个魔祖,虽然有些溢价,但考虑到魔祖对混沌魔神作出的贡献,倒也不是不值。
“自然有问题,要是没问题,我给你们,你们敢要吗?”杨眉也没有隐瞒,坦言道:“当年开天一战,世界树虽然没有参与,但与混沌珠一样,皆是受到了波及。”
“但世界树的运气要好一点,混沌珠是完全破碎了,再无复原的可能。但世界树只是被打得涅槃,重新化成了一枚种子。”
“当然,因为受伤太重的缘故,哪怕重新化成了种子,可想要再度生根发芽,也不是件易事,需以半步永恒之气滋养才行。”
当年开天一战太过惨烈了,哪怕是没有参与此战的世界树,也是跟着被毁了,不得不涅槃,重新化成种子。
然而,就算化成了种子,昔日大战残留在它身上的道韵依旧难以磨灭,进而导致它迟迟无法重新生根发芽。
杨眉大仙意外寻到世界树种子后,用尽办法也没能使其复苏,最后不得不承认,复苏世界树种子一事,已然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需得半步永恒之境的存在出手才行。
正是因此,此物于杨眉而言成了鸡肋,留之无用,弃之可惜。
若非如此,他又岂会舍得用这样的宝物,来换魔祖平安。
“也是!”
群魔闻言,同意了杨眉的交易。毕竟对他们来说,世界树有没有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世界树种子。
只要它是,将它献祭给天道的话,就能换天道出手为他们拔除隐患。
双方都很有诚意,所以交易进行的很顺利,世界树种子成功落入群魔之手,而魔祖也顺利离开。
直到这时,诸圣方才姗姗来迟。说是来迟,但他们绝非故意拖延,而是真的尽力了。
因为这次魔道内讧爆发的太突然了,他们事先完全没有预料,以至于内讧爆发的时候,他们正在闭关的紧要关头,没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而等他们反应过来,以最快的速度赶来时,却已经迟了,双方已经完成交易,各自离开了。
“可恨!”
望着魔祖离去的方向,通天教主与冥河老祖恨恨的说道,东皇亦是满脸的不甘。
前两人如此,是贪图魔祖的感悟。通天教主击杀魔祖后,可提升对诛仙四剑的了解,进而铺平以后通往无极造化境的道路。
冥河亦是如此,击杀魔祖后,得到他对先天杀戮之道的感悟,亦可铺平通往无极之境的道路。
东皇则不同,他对魔祖的道不感兴趣,他只对击杀魔祖本人感兴趣。
敖丙先前不是说,妖与魔同等,皆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吗?
这种情况下,他要是斩杀了魔祖,立下如此大功,敖丙先前之言,自然就成了笑话,再无人会当真。
事关妖族未来,由不得东皇不重视。所以,见魔祖离开,错失斩杀他的大好机会,东皇当然不甘。
众人又不是瞎子,如何看不出来,魔祖的状况非常的不好,这次要是能将他留下来的话,那他肯定必死无疑,哪怕有杨眉相救,亦是如此。
奈何,他们来晚了一步,以至于白白错过了大好机会。
面对这种情况,莫说三人了,其余众人脸上虽然没有表现出来,可心里也是懊悔的紧。
早知道有这一出,他们先前就不闭关了。闭关这么短没什么收获不说,还错失了斩杀魔祖的机会,当真是亏大了。
“人龙怎么没来?”
这时,有人注意到了不对,洪荒的圣人与混元大罗金仙都来了,可偏偏敖丙没来,这不合理。
要知道,此时的敖丙早已今非昔比,虽然众人没有承认,但是他们不承认也没用,敖丙已经是事实上的洪荒正道之首,执正道及玄门之牛耳。
是故,像这种诛杀魔祖的大事,缺了谁都不能缺了他。
“这么大的事他都不来,显然是有更重要的事绊住了他的手脚,让他无暇他顾。”
“而现如今,能比斩杀魔祖还重要的事,就只有魔界的开辟了。莫非那在暗中主导魔界开辟之人,就是人龙?”
有人若有所思,像是猜到了什么,也有人胆子大,直接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
没错,他们怀疑敖丙之所以没来,皆是因为在暗中主导魔界开辟所致。定是此事绊住了他,导致他无法过来。
这个时候,已经没人怀疑魔界是魔道强者开辟的了。很明显的事实,除非魔道强者全是傻子,否则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开辟魔界。
于此时开辟魔界,与将魔界白送给玄门,又有什么区别?
是故,开辟魔界的人,只可能是玄门的人,不可能是魔界之人。
“真是妙啊,这么妙的主意,为什么我们就没有想到。先魔道一步开辟魔界,再将其炼化。不仅斩断了魔道大兴的可能,还为我玄门立下了一桩大功。”
“也难怪人龙能后来居上,修为远远超过我等,这智慧,我等确实不如。”
“若非见他所为,我还想不到这点。老了,老了,真是老了,后生可畏啊。”
一大神通者感慨道,再度对敖丙的智慧表达了佩服。
没人认为敖丙开辟魔界是在与魔道勾结,开什么玩笑,就敖丙如今的地位,谁敢说他与魔道勾结?
就算他现在和魔祖结为异姓兄弟,并和混沌魔神频频往来,众人也只会觉得他在算计模魔祖与混沌魔神,而不会认为他背叛了洪荒。
都混成洪荒正道之首了,他背叛洪荒?他图什么?或者说,混沌魔神能给他什么?
混沌魔神什么也给不了他,只会把他吃干抹净。所以,谁都有可能背叛洪荒,唯独敖丙不会。
就好比东皇,或者是西方二圣,这魔界要是他们开辟的,哪怕他们开辟魔界的目的是好的,是为了炼魔,敖丙也能跳出来指责他们与魔道勾结。
证据都是现成的,都帮魔道开辟魔界了,还说妖族没有与魔道勾结,还说西方教与魔道不是同源,这不是把大家当成白痴吗?
至于证明自己开辟魔界的目的,是为了炼魔,而不是为了与魔道勾结。
对此,敖丙与玄门的大神通者们皆是报以呵呵。挑刺而已,嘴长在他们身上,还怕挑不出毛病?
无非是断尾求生罢了,见事不可为,这才把助魔之事,说成炼魔之事。旁人没发现,就是助魔,旁人发现了,就是诛魔,这种手段并不新鲜。
再者说了,有玄门强者在,还能让西方教与东皇出手炼魔?魔界真要是他们开辟的,在开辟后的瞬间,玄门就敢把魔界给抢了,然后自己做诛魔之事。
如此一来,锅就都成别人的了,功劳则全都成他们的了。
“洪荒之中,能想出这种谋划的,也就只有人龙了。”
西方二圣亦是感慨道,一脸自愧不如的表情。东皇的脸色也很难看,他与敖丙仇深似海,自然不乐意看到敖丙好。
“上清道兄有这样的弟子,真是令人羡慕。”
这时,西方二圣看向通天教主,满脸羡慕的说道。
这是实话,按照他们的算计,不出意外的话,仙神杀劫过后,截教应该除名才对。
可结果呢,随着敖丙的步步紧逼,使得元始天尊为了保住弟子,不得不最先出手破坏规则,将本该上榜的太乙真人强行救出,以哪吒代之。
他这么一搞,无疑是给敖丙与通天教主做了榜样,接下来自然是有样学样。将本该上榜的弟子,全部救了下来。
就这么说吧,前不久的仙神杀劫,截教虽然死了不少弟子,但死的都是该死之人,不该死的,也就是截教最精华的那部分,一个也没死。
哪怕封神榜上有名,也是化身代自己上榜,不影响自身分毫。
这么一搞,截教非但没有被灭门,反而因祸得福,被提纯了一遍,变得更加强大了。
截教有此变化,皆是因通天教主收了敖丙这个好徒弟,众人见了,如何能不心生羡慕?
除此之外,随着敖丙越来越强,占据的天地气运越来越多。身为其师尊的通天教主,哪怕什么都不做,也能从他身上分走不少的气运。
众人最羡慕的地方,就在这里。现如今,敖丙掌握的气运何其庞大,哪怕只有百分之一,也足够他们受益无穷的了。
更别说,通天教主从敖丙那里得到的,又何止百分之一。
敖丙与通天教主之间的师徒关系,可是实打实的,而不是太清圣人与羲皇之间的师徒关系,只有交易,全无感情。
因此,敖丙越强,通天教主得到的就越多。不出意外的话,通天教主的实力很快就能追上太清圣人,甚至是超过他。
无他,谁让他有一个好徒弟呢?
众人每每想起这点,都是后悔不及,早知敖丙如此不凡,他们就抢先收其为弟子了,何苦便宜了通天教主。
“都是人龙自己争气,我给他的帮助不多。”
通天教主谦虚的笑道,他的心里也很是感慨,他当年只是觉得敖丙天赋不错,有望将先天一气修行至最高境界,这才决定收他为弟子。
那时的他哪里会想到,敖丙能取得今日这种成就。他能修成准圣,通天教主就很满意了,混元以及混元之上,那是万万不敢奢望。
只能说,敖丙太优秀了,连他这个师尊都被吓了一跳。
轰隆!
就在众人惊叹间,星空之中,突然传来一股巨大的波动。众人察觉到这个变故,纷纷看了过去。
然后他们就看到,一座高大的门户耸立,坐落在小洪荒上空,背后与混沌相连。无穷无尽的混沌元气,从中汹涌而出,向着四面八方席卷。
这吞吐混沌元气的效率,就是很多造化强者都不及,端是骇人无比。
而在这门户的下方,敖丙就盘坐在那里,周身三千大道交织,不停的演变着,像是要孕育什么。
与此同时,不周鼎之中,三千种不同的大道元气浩荡,源源不断的从中喷涌而出,环绕在敖丙身边,助他完善三千大道。
那门户是神通之门,是无中生有的体现,众人全都认得,也都有修行。但庞大到敖丙这种程度的,他们还是首次见到。
“这道神通之门,已然超越了先天至宝,晋升为造化至宝,未来成为混沌至宝更是板上钉钉的事。就是再进半步,晋升为半步永恒之宝,也不是没有可能。”
太清圣人回过神来,断言道。而对此,众人皆没有反对。
因为这道神通之门,并不仅仅是敖丙的道果所化,更是融合了神通体系所有修士的力量。
未来随着神通体系大兴,此门当然会越来越强,有望晋升为半步永恒至宝并非没有可能,相反还很大。
“那三千大道元气,应是混沌魔神的本源之气。只能说,不周鼎越来越厉害了,竟然将异种血肉中蕴含的混沌魔神之力提纯到这种程度。”
女娲娘娘像是看出了什么,同样感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