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32章:临清面酱

  

  “能引荐一下吗?”

  白庆桦丝毫没有犹豫,就顺口问出了这个问题。

  但姜聪并没有回答,只是关小了火,回身从箱中又取出了一个玻璃罐,将其中如同稀释果冻状的半透明汤冻倒进了锅中。

  问题问出口后,白庆桦就知道自己不该问的。

  对于厨师而言,好的调味品来源,和菜品配方同样重要。

  这种品质的调味料,绝不是普通货色,很可能是独家特制的。

  他这么问,等于是在打探底细了,的确有些不妥。

  见姜聪不回答,他赶忙开口:“不好意思,小伙子,我多问了。”

  “没事。”

  姜聪搅动着锅中的汤冻,让它逐渐融化,一边随口解释:“这几个料是我朋友做的,自家吃,不外卖,没有人情在,别人买不到的。”

  “果然。”

  白庆桦恍然点头:“我就说市面上没见过这么好的料,原来是自家做的。”

  说着,他又看向了几瓶酱料。

  几个透明土气的玻璃瓶,在他看来却像是金银珠宝一般,看得眼馋。

  姜聪能理解他,专业厨师在看到顶级酱料的时候,的确会情不自禁。

  就像是赛车手看到了顶级赛车,色胚看到了绝色美女,只想拥有。

  不过白庆桦好歹也一把岁数了,地位不低,并没有再出口追问,维持住了体面。

  可后方的吴评委却念头一动,笑着开口劝说:“宝剑赠英雄,红粉配佳人,这么好的酱料,能做不少好菜出来呀!

  小朋友,你朋友有这么好的手艺,只做些人情买卖,未免也太浪费了。

  你要是能介绍白会长认识一下,说不定有机会可以把手艺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的老百姓呢?”

  姜聪看了他一眼,却只是笑了笑。

  这个吴评委倒是会说话,借白会长的东风,画得一手好大饼。

  还把手艺发扬光大?

  要是那么好发扬光大,还等得到你来说?

  就这点酱料,姜聪还是靠着爷爷生前的关系,以及祭坛的加持,才好不容易才弄到的。

  别说白庆桦了,就是杨再鑫再世,也未必能有这么大的面子。

  见姜聪不说话,吴评委还想继续劝说,却被白庆桦劝住了。

  “小吴,哪有这么随便乱打听的?再说了,这么好的料,会愁卖?”

  白庆桦感叹:“而且这种品质的作料,明显不是能大规模生产的,人情不到位,咱们就别想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下,才看向姜聪问:“小兄弟,我就不问你朋友是谁了,你能说说他们都是哪里人吗?”

  姜聪没有回答,而是笑着反问:“要不您猜猜?”

  “你这是考我啊?”

  白庆桦也乐了,但也被激起了兴致。

  看着几个玻璃瓶,他略一思索,就指着甜面酱的瓶子,问:“我能尝尝吗?”

  姜聪抬手示意他请便。

  见状,白庆桦就冲身后跟着的工作人员要了双一次性筷子,从瓶中蘸了些甜面酱,送入了口中。

  细细品味片刻,他就露出了几分笑意:“国内口味一般都是南甜北咸,但如果是面酱的话,那北方的面酱,是要比南方的面酱甜的,主要是原材料品质不一样。

  这个面酱明显是北方产的面酱,甜度很高,品质很好,所以可以直接排除南方的几个大酱园了。

  北方酱园里,大酱园首推江北四大酱园,也就是京城六必居酱园、保定大慈阁酱园、临清济美酱园,还有济宁玉堂酱园。

  六必居酱园以黄酱著称,面酱不算招牌,所以也可以排除。

  剩下的就是保定面酱,和临清、济宁面酱了。”

  说到这里,他又仔细回味了下,才继续开口:“保定面酱滋味不差,但比鲁省面酱更厚重。

  鲁省面酱滋味更清甜,所以我猜你这是临清或是济宁产的面酱,对吗?”

  听着他的分析,姜聪笑着点了点头:“不愧是白会长,果然宝刀不老。”

  “我也只能猜到这里了。”

  白庆桦摆了摆手,笑问:“那到底是临清还是济宁的呢?”

  这次姜聪没有再打哑谜,解释:“是临清一个退休老师傅自家做的酱,一年只做几缸,只自家用,不外卖,这些酱是他送我的。”

  这个老师傅是当年爷爷带他去临清济美酱园参观时,路边一个面馆老板的父亲。

  当时姜聪正挑嘴,却在那家面馆吃了一碗什香面,让爷爷很惊奇。

  原来是因为姜聪很喜欢面里放的面酱,爷爷也因此认识了那位老师傅。

  爷爷过世后,姜聪沿着爷爷当年带自己出去各地品尝美味的路线又走了一遍,想要去找那个老师傅,却已经找不到那家面馆了。

  但机缘巧合之下,他却在车站偶遇了那个老师傅的重孙。

  他并不认识老师傅的重孙,但重孙当时打开了一罐面酱,打算卷饼吃。

  在车站混杂的气味中,姜聪瞬间捕捉到了那股熟悉的面酱气味,最后靠着这股气味,向重孙说明,最终找到了老师傅。

  老师傅年事已高,已经不怎么做酱了。

  但因为姜聪,他却又做了几缸,送了姜聪一些。

  所以姜聪并不是不想分享作料门路,实在是这面酱压根就买不到。

  “白会长真是神了,尝一口面酱就能尝出产地来?”

  吴评委在后方赞叹不已。

  白庆桦口中客气,但心情却很不错,随即又尝了尝酱油和黄酒。

  但这两样他就猜不出产地了,只说都是南方出产。

  姜聪也没有过多解释,这两样作料,他更是废了一番功夫才找到。

  尤其是酱油,如果不是他味觉超凡,还差点找错了。

  后两样品鉴失利,白庆桦有些惋惜。

  不过随着锅中汤冻渐渐化开,浓郁的肉汤香气散发而出,他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回来。

  “这高汤不错啊?”

  他看着锅中被酱汁染成了淡淡酱红色的汤汁,若有所悟,笑着看向了姜聪:“原来是做鲁菜的,怪不得敢用【独面筋】参赛呢!”

  姜聪没有回话,只是拿过笊篱,把锅中的料渣都打了出来。

  跟着,他就把一旁的面筋放入了锅中。

  轻轻用炒勺将面筋推散,让面筋充分浸泡在高汤中后,姜聪才停了手,静静的看着面筋在冒着细泡的汤汁中咕嘟。

  这一步也是【独面筋】这道菜名字的来源。

  随着锅中炖煮,蒸汽飘散,汤汁渐渐被面筋吸收,味道也越来越浓郁了。

  “嘶~!真香啊!”

  嗅着这股香气,白庆桦有些惊讶:“这汤是你熬的?”

  “当然。”

  姜聪盯着锅中的面筋,不时用炒勺翻动两下,等候汤汁收到更浓。

  “唱戏的腔,厨子的汤,你这个年纪,居然能熬出这种水平的高汤?”

  白庆桦愈发惊奇了。

  嗅着愈发浓郁的香气,他对锅中的【独面筋】也更多了几分期待。

  “料好,汤好,这菜味道绝对差不了。”

  这时,锅中的汤汁已经收得差不多了。

  姜聪飞快的调了一勺水淀粉,分三次勾入锅中,最后撒入些许花椒油,就将菜盛了出来。

  “好了。”

  拿出一个个试吃料碟,姜聪抬手示意:“这是我做的【独面筋】,几位老师尝尝吧!”

第32章:临清面酱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