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第153章 五台山佛乐

  

  五台山位于三息省东北部,属太行山支系,因有顶似平台的五座山峰而得名,是全国惟一兼有汉传佛教(称

  “青庙”)和藏传佛教(称

  “黄庙”)的佛教圣地。五台山佛教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部分。

  “声乐”是在法事仪式中对各种经文的演唱,主要有

  “和念”、

  “令调”、

  “吟诵”和

  “直数”四种形式。

  “器乐”是由若干件乐器和法器组成乐队,为经文诵咏中的部分曲调进行伴奏或单独进行器乐演奏。

  器乐演奏的乐曲称为

  “小曲”。五台山佛教音乐的谱系是

  “工尺谱”,以师父带徒弟的口传心授方式传承。五台山僧人在点笙(调音)方面有独特的技术手段和调音法。

  五台山佛教音乐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始终沿用随佛教进入中国的

  “歌赞”、

  “转读”、

  “唱导”等形式,而且还保存有唐宋以来各时期流行的歌曲和乐曲。其中常见的早课曲目有《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等,晚课曲目有《弥陀经》、《忏悔文》、《蒙山文》等。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音乐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被认为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除五台山所属地域外,在整个北方及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

  《非遗鉴赏》第153章 五台山佛乐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153章 五台山佛乐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