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凛冬将至(32)

  

  其实瓦伦帝国跟所有的帝制国家并没什么区别。

  像这样皇帝提出设想,下面帮着出主意、提出计划、启动计划然后逐步下到基层,本来就是自古以来这一类帝制国家是最常规的运作方式。

  皇帝只需要盯一个大的方向,具体怎么做,那就交给下面人去操心就好了。

  当然做成了自然是好,皆大欢喜。

  可如果万一皇帝突发奇想不成功,那无论是劳民伤财还是被后世怒斥为昏君。

  可都是皇帝自己背锅了。

  很少有人会因此怪到那些具体执行的人身上去的吧?

  所以说,即便是再怎么荒唐,只要是皇帝本人一意孤行下旨意,也还是有人去执行的。

  但有一件事情是除外的。

  比如说,这位皇帝不想当了,又不想找个人代替自己的位置,毕竟那个位置只能有一个人坐,下去了,可就补是你的了。

  但皇帝却又舍不得皇位。

  那该怎么办呢?

  王权就想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日常的事务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反正朕就出个主意,其他时间不需要我。

  那就简单了。

  反正朕在不在抖一样,你们有事就自己看着办好了,我要是有了什么想法,我在派人通知你们。

  至于为什么要通知你们……因为朕要去云游世界啊!

  这就是当天造成了朝堂之上大震荡的一席话。

  带来的后果就是那位当朝的一品大员毫不犹豫的朝着大殿上的那根龙柱撞了上去。

  然后就在家休养了好一阵子。

  是的,王晶年并没有死。

  虽然他当时确实是怀着死志,狠狠撞上去的。

  但是可别忘了他只是个普通人。

  而朝堂之上有多少身怀异术绝学的人。

  尤其是那位当朝第一人,坐在龙椅上的那位。

  又怎么可能看着他撞死在自己面前呢?

  王权很轻易的就截住了身怀死志的礼部尚书王晶年王老先生。

  并且他还再三确认过,在那颗没什么头发了的脑袋距离实心的龙柱不到一公分的距离,千钧一发之际,才险之又险的将其拦了下来。

  也因为这样,一时之间力道没能把握好(不排除这位是不是故意为之)。

  礼部尚书王大人直接晕了过去。

  再次醒来的时候,七天已经过去了。

  一场近乎闹剧的事件就在王晶年的昏迷中草草收场了。

  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虽然在王权看来,只不过是自己在或不在的区别而已。

  他为此观察了长达三十年之久,发现自己在这场游戏之中起到的作用,也就是一开始提个想法而已。

  在那之后发生的一切,似乎除了他的名号之外,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他亲自完成的。

  发现了这一点之后的王权一度感觉到有些郁闷。

  毕竟当年刚上位的新皇帝,确实信誓旦旦的想要有一番作为的。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发现了这个事实,再加上在那之后接触到了皇族的独门功法实力突飞猛进的同时,关注朝堂的时间也渐渐变得越来越少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能够亲自参与的事情就变得更少了。

  甚至到了最后,连提出自己的想法,也逐渐开始有人反对了。

  王权逐渐发现了一件事。

  那就是一个人的精力确实是有限的,而且随着他逐渐冷落朝堂开始,他对朝堂的约束力和控制,也变得越来越稀薄了。

  在他刚上位之时,这位名不正言不顺的新皇帝确实遭受了比较多的质疑,当时的他还不是现在这个天下第一的绝顶高手,只是个不到十六岁的少年。

  然而有人反对,自然也会有人支持。

  正是在那些从龙之臣的帮助下,王权度过了政权交接之际那一段最辛苦难熬的时间,顺利地将权力揽在了自己手中。

  那个时候的他,还并不知道,在他接过权力交接棒的同时,握住权力的人,并不只有他一个而已。

  或者可以这样说。

  表面↑他接过了权力成为了新一代的王者。

  可他并不知道,那些一直处在帝国阴影之中的世家和大族,看着他这个未满十六岁的少年皇帝,露出了阴恻恻的笑容。

  这是他执政十年之后,也是他终于神功大成之时,才终于明白过来的事实。

  当然,你也不能说的王权说个无能昏庸的皇帝。

  事实上历史上的很多在今天看来狠昏庸的皇帝并不是个笨蛋。

  相反大多都是一些聪明绝顶之辈。

  但脑子好用并不意味着一定就能当个好皇帝。

  同样的,脑子不好使也不一定就一定当不了好皇帝。

  一个皇朝盛世的诞生与否,除了皇帝这个当事人之外辅佐他的那些大臣素质高低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是衡量标准。

  甚至很多时候,这些办实事的大臣,比他们的老板皇帝本人在历史上都更有名一些。

  不同登基的皇帝,和跟他搭配的大臣,会作出什么样子的成就,跟二者之间多了默契程度和相性抖有很大的关系。

  主强臣弱的大多数情况下回建立不世功勋。

  也有一小部分办砸了被后世唾骂的。

  主弱臣强也不一定就昏庸无比,搞得乌烟瘴气,只要辅佐者足够正直,能坚守本心。

  当然也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柱弱臣更弱的,那大概旅就是背大得快要灭亡的环境了。

  毕竟就那么大一块地,你不行,有的是人想取而代之。

  王朝更迭,统治者的变换并非是什么难得一见的事情。

  相反一直都在重复的上演中。

  还是那句话。

  落后就要挨打,想要不挨打,就得不断地变强。

  王权从历史之中很深刻地领悟到了这个事实,不过可惜的就是他努力错了方向。

  从这一点上来说的话,这位被称为绝世强者的武道天才并不能算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但在观察了近三十年时间,在他下定决心想要依靠自己强大的个人武力解决边境隐患的时候。

  却被人给抢先了一步。

  这对王权来说,是件好事。

  皇族的功法是很难练到大成的,除了需要大毅力之外,还需要长时间的磨练。

  这就意味着必须要保养好身体,才能依靠时间,水磨一般的才能达到大成的境界。

  也就意味着至少在皇极惊世功大成之前,这套只有皇帝本人才能修炼的功法,会让这位天子一直活着。

  毕竟历代相传的皇族秘史中不止一次的说过了一个不断被验证了的事实。

  那就是当皇极惊世功修炼到大成之际,会知晓一个大秘密。

  这个大秘密,会让修炼者有一个质变的飞跃。

  当然,虽然这么说你,可实际上,历代天子之中能够修炼到大成揭开那个大秘密的却少的可怜。

  有几个据说是有证据已经逼近了皇极惊世功大成的。

  可不知道为什么,根据记录这几位皇帝最终却不知为何不知所踪。

  或者说,直接就没了记录。

  当初王权在看这段历史的时候,心里就止不住的好奇。

  他很想知道那个流传了这么久的大秘密真相到底如何。

  而他距离皇极惊世功大成,也就只差半个脚就能跨入了。

  他到这了这个时候才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她的那些历代祖宗,并不是不知所踪或者没了记录。

  而是到了他这个境界之后,俗世的荣华富贵和权力对他来说已经跟过眼云烟差不多了。

  他当初在朝上提出的那个提议,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的。

  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他很清楚国不能一日无君这个道理,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设想很难让人接受。

  但实际上他并不像他人所想那般,既不想放弃皇帝的宝座,又不想担皇帝的责任。

  既想享受荣华富贵又不想担起责任。

  这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好事?

  持有这样观点的,正是再朝堂之上反应最为激烈的人。

  这些人以往都是皇帝最亲密的伙伴和辅助,也是从龙的功臣。

  也是为了这个国家最劳心劳力的人。

  他们大多出自寒门,从一介平民开始奋斗到了如今的地位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赐予的。

  而如今那个男人竟然想要抛下这一切不管了!

  那他们怎么办?

  虽然如今他们之中很多人大权在握,也发展起来了自己的家族。

  虽然比不上那些千年的大世家贵族,但也是帝都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了。

  可如果那个男人真的退位(虽然王权已经说的很清楚这不是退位,可在众人看来跟退伍没有任何的区别)。

  那他们的日子肯定会变得不好过起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如今的这一幕。

  也就有了一场场,在大雪纷飞多夜晚上演的一场场残酷而血腥的追杀。

  

凛冬将至(32)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